时间,从宇宙有了光的那一刻诞生……

时间的诞生

时间是在宇宙产生“光”的那一刻诞生的。

小时候,我和弟弟经常躺在夏夜的房顶纳凉。河边的蛙鸣此起彼伏,晚风习习,星空灿烂。我们打闹一番之后,便开始在天空寻找北斗星,根据它的指引再寻找北极星,我们每次都为找到它们而兴奋不已。慢慢的,就发现更多的星星,牛郎星、织女星……后来知道,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恒星,都和太阳一样燃烧、发光。于是,我们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,跟它们相比,就连地球也像一粒尘埃。

我们所在的太阳系,仅仅是在银河系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,它随着数以万计的恒星、行星和卫星一起围绕银河的中心旋转。我们知道光速是每秒钟30万公里。而太阳光到地球就需要8分钟,也就是说我每时每刻所看到的都是大约8分钟以前的光。而那些夜空中的恒星,大部分都是几万几百万年以前所发的光,可见它们有多遥远。有的其实早已毁灭了,而它们毁灭时爆炸的盛况恐怕要到几百万年以后才能看到了,因为到那时它们的光才能传到地球上。所以有了一种新的距离单位——光年,也就是光跑一年所经过的距离。

早在二战之前,就有科学家提出,光的速度是应该有变化的。比如:地球本身有一个轨道的速度和自转的速度,那么在地球上向前方发射一束光线就应该比向后发射的光线要快,哪怕只有很细微的差别。可是根据试验测量,却发现它们两束光的速度没有丝毫差别。这很令人费解,因为不符合物理定律。可是,这个疑难的问题最终被爱因斯坦解破了。他认为之所以测得的光速没有变化,是因为观察者的时间改变了。也就是说你顺着光速运动时,时间会变慢;反之则会变快。确切地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值:如果两个人是相对静止的,那么他们的时间也是一致的;如果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运动,那么他们观察到的时间就是不同的,虽然那仅仅是极小的差别。这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。

时间其实取决于光在相对于这个物体上流逝的过程,如果没有光,也就没有时间。光是一种波,它没有质量。

如果我们越接近于光速,时间就越慢;假如能达到光速,那么时间就停止了,也就没有了时间,因为光在你的身上没有流逝。爱因斯坦认为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要达到光速几乎是不可能的,因为那需要无限大的能量,并且他列出了一个伟大的方程式:能量等于质量乘于光速的平方。

那么,时间是从何时诞生的呢?早在人类之前就有时间存在,这是无庸置疑的。

宇宙诞生在大约40亿年以前,这是目前在科学界公认的说法。在宇宙诞生之前,没有时间,也没有空间。整个世界是以一种“无”的形式存在的,也就是说宇宙诞生于“无”。这种“无”是不均匀的,它在40亿年前的某一刻突然爆发了,只在一瞬间,宇宙就扩大到几乎现在的规模。我用“一瞬间”这个词都显得过于漫长了,因为那只是“10的-32次方”秒那么短暂的时间。也就是在那一刻,光线诞生了,空间也诞生了,时间也随之诞生了。宇宙在“无”中诞生出两种物质:正物质和反物质。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正物质,那么一个正物质遇到一个反物质就会湮灭消失。并且这几经被科学界证实,宇宙中的确存在反物质,它们存在于我们看不到的地方,它们应该和正物质一样多。

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说法,光在重力的作用下是会改变的。于是科学家在日食的时候测得一束从另一颗恒星射来的光线,发现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了弯曲,改变了路线。也就是说,在这个宇宙当中,充斥着都是些被各个恒星和黑洞作用下的弯弯曲曲的光线。那么重力对光线的作用有多大呢?我们知道地球相对于太阳,就像一粒盐和篮球;那么太阳系相对于银河的中心,就更加渺小了。可是银河的中心有多大呢?谁也无法知道,它的质量大到足以使光线无发射出,就连路过的光线也被吸了进去。所以它看上去是黑乎乎的,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黑洞。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会发光的——并且很多人认为它的确是会发光的,那么它的光应该在射出一定的距离之后重又被它的重力吸了回去,划出一条抛物线的轨迹,就像我们往天空仍一颗石子一样。它的质量是巨大的,是整个太阳系的几十亿倍。否则也不会吸引着这么多象太阳一样的恒星围绕着它旋转。

而宇宙就是有无数个象银河这样的星系组成的,或许它也有一个中心。宇宙的广阔是不可想象的,它究竟有没有尽头,而尽头的外面又是什么?当我这样想的时候,发现探讨时间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。

现在,我仍然经常在夏夜仰望星空,也知道了脉冲星、白矮星、红巨星等等。那时,我就会对天空来一个微笑,为它的浩瀚,也为我的渺小……

没有评论: